张进治丧小组12月5日通过“渡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今天万分悲痛,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离开了我们。渡过失去了奠定我们使命和事业的创始者、一位探索抑郁生态疗愈体系的引领者。张进治丧小组表示,张进老师曾经讲到:“渡过被需求推动着,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这是所有渡过人共同的使命。
张进老师的精神永远激励大家,我们会坚持他未竟的事业。
张进老师的后事,正进一步同各方协调,有消息会及时通告。公开资料显示,张进是资深媒体人,曾在工人日报社、《财经》杂志社工作。
他是财新传媒创办人之一,是财新传媒团队核心成员,曾任财新传媒编委、财新《中国改革》杂志执行总编辑。
张进是“渡过”公众号创办人。
他曾在“第八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凭借《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获得“健康中国年度十大风尚人物”。
他的《渡过2》获得健康论坛2016年度十大健康图书奖和十大人气图书奖。
张进也曾是抑郁症患者。
他的第一本《渡过》详细记述抑郁症的相关问题以及大量案例,现身说法自己抑郁症治愈的经过。
张进在年初身体出现不适,4月14日,PETCT结果确定为患有肺癌,尚未骨转移。
5号当天上午,张进还曾在朋友圈发文。
编辑梳理了张进老师的经历与文章,以示缅怀。
资深媒体人张进
张进,资深媒体人,财新传媒原副主编。
科班出身的张进,1988年便进入《工人日报》,2000年,张进加盟《财经》杂志,历任高级编辑、综合部主管、副主编,2009年11月,又随胡舒立创立财新传媒。
至今从业已逾30年。
张进职场生涯的转变发生在2012年。
当年初,张进突发抑郁症,并一度陷入重度抑郁。
实际上,张进抑郁症的源起可以追溯到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
当时,针对汶川地震进行三个月高强度的新闻报道工作之后,张进的身体进入疲倦状态,这种损耗和疲倦感一度延续到了2011年,他发现自己再也扛不住了。
经过艰难的治疗,病愈后的张进认识到中国抑郁症科普存在巨大的空白,便开始深入精神科医院,走访抑郁症患者,边学习、边采访、边写作,陆续出版《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渡过:我的知与行》等系列著作。
2015年10月,张进创办了一个名为“渡过”的微信公众号,现今,“渡过”平台现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障碍患者和家属自助互助康复社区。
张进也因此获评2015年“健康中国年度十大风尚人物”。
财新传媒主笔王和岩曾这样评价这位前领导:张进比我更洞察人性,更了解所谓的爱;面对一个新进来的普通记者,谦虚有加,实话实话,从无虚词。
2014年10月29日,张进老师曾在自己的博客中发文:《“假如重新选择,我还是会选新闻”的六个理由》。
哀悼的四个阶段
哀悼的四个阶段
我们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的哀悼过程
1、麻木阶段,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一周,而且可能会被极度强烈的痛苦和/或愤怒的爆发打断。
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在得知重要的人已经去世的消息,家属会对医生爆发出强烈的愤怒/痛苦的情绪,这是我们得知离世消息时的第一反应。
2、渴望和寻找丧失个体的阶段(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
哀悼的早期阶段,我们可能会在两种心理状态之间来回转变:一方面相信死亡已经发生,感到痛苦和绝望;另一方面不相信死亡已经发生,然后迫切的寻找和恢复已经失去的个体。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转换,在分手、失恋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是一个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哀悼必经的阶段。
对那些经历正常哀悼过程的丧亲者来说,去搜寻和去恢复的迫切性通常在前几周和前几个月里很强烈,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关于如何体验丧失,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有的人可以意识到他们在努力的搜寻,而有的人完全意识不到;一些人沉溺其中,一些人把它看作是不合理的、荒谬的并企图抑制。
丧失可能带来愤怒。这个阶段常见的特征是愤怒,这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它出现的频率被习惯性低估了。被分手之后,我们也会体验到愤怒(愤怒并不会影响我们从丧失中恢复,除非是超过早期的几周后持续愤怒和怨恨)。
3、希望破灭和绝望阶段
丧失者几乎不可避免的会感到绝望,然后陷入抑郁和冷漠中。但是这个阶段也是非常必要的。
4、 重组阶段
我们反复去想丧失是如何发生、为什么发生,强烈的想念我们失去的亲人或爱人,情感上会经历强烈的波动。这些反复和痛苦都是正常的,帮助我们逐渐意识和接受丧失是永久性的,我们必须要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